2024年11月13日,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移民研究中心邀请,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两院院士,现任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社会学与亚美研究学终身讲座教授和亚太中心主任的周敏教授,在广外国际战略研究院会议室为广外师生做题为《国际移民理论的反思》的讲座。讲座由广外国际移民研究中心主任毛国民教授主持。除广外师生之外,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警官学院等高校与科研机构师生也赶赴广外讲座现场,聆听周敏教授的学术分享。
周敏教授的讲座围绕当代全球人口跨境迁移的趋势、关于国际移民“动因”与“结果”的经典理论及批判性反思以及国际移民研究前景三大部分展开。周教授将既有的国际移民研究总结为两个中心问题:一是移民的动因:人们为什么会远离家乡,移民到新的国家定居;二是移民的社会融入:在抵达新的国家以后,他们如何适应和融入当地社会。关于移民的动因,经典理论强调“推力”与“拉力”的作用、尤其经济或政治的因素,即要么是出于向往和寻求“更好的生活”或“更多的经济机会”的自愿行动,要么是家国发生战争、政治动荡、饥荒或自然灾害等影响生存的变故而不得已所采取的被迫行动。然而,学界往往强调宏观层面的经济、政治或自然等因素,却忽视了这些宏观因素如何与移民的个体自主性、制度机制以及科技创新相互作用而影响国际移民的迁徙过程。关于移民抵达移居国后的社会适应和融入,经典的同化理论主要建立在移居至北半球发达国家的移民经验。
周敏教授系统总结了劳动力市场分层理论与新劳动力迁移经济学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推-拉理论的批判,并从经典同化论的基本假设、决定同化的因素方面着手,通过梳理总结最新的实证研究结果,例如如何解释美国亚裔的成功,引导大家批判性地审视同化论。周教授提出了分层同化论中心问题的追问:是什么决定了国际移民融入当地社会的方向和结果?为什么不同国籍的社会流动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周敏教授鼓励大家通过梳理最新的实证研究结果,探索推进国际移民的中层理论发展,探讨在科技进步与数字全球化背景下修正现有国际移民和社会融入理论的必要性。
交流环节气氛热烈,现场师生提问积极踊跃。讨论题目包括了劳动力市场分层理论、国际移民与国际关系间的理论议题关联性、广州市国际化街区建设、美国移民政策变化与对华影响等。来自各院系的同学也就文化隔阂、移民的代际认知等问题向周敏教授请教,周敏教授一一给出耐心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