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2日,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主办,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国际移民研究中心承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国际移民研究专业委员会、广州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广东省国际学术交流研究院协办的第五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分论坛之第五届国际移民研究高峰论坛,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会议厅举行。本次论坛分为三个阶段,围绕“沟通与包容:新冠疫情下国际移民治理与发展趋势”主题展开。
会议现场图
在欢迎和致辞阶段,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焦方太副校长、国际移民组织驻华代表柯吉佩先生、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黄心怡院长、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温军副主任先后致辞。
焦方太副校长代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热烈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并表示在新冠疫情的爆发下,关注国际移民来华的形势、建立和谐的中外关系是当代中国国际移民治理的重要议题,广外一直聚焦国际移民话题的研究,举办此次峰会具有重要意义。
焦方太副校长致辞
国际移民组织驻华代表柯吉佩先生表示全人类应放下歧视与偏见,共同应对新冠肺炎,中国对外抗疫的表现值得肯定,当前包容性的移民对策和战略性沟通是正确理解移民现象的关键所在。
柯吉佩先生致辞
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黄心怡院长认为广东省作为移民大省,应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有新思路、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中有新作为、在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有新贡献。
黄心怡院长致辞
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温军副主任就我国应如何治理国际移民提出了坚持正确的学术方向、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坚持借鉴国际移民治理经验三点倡议。
温军副主任致辞
第二阶段为欧洲移民蓝皮书发布会和赠书。发布会现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蔡继辉副总编做了会议发言、欧洲移民蓝皮书主编刘齐生教授阐述了专题报告。随后,黄心怡院长和张晓莉社长向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国家移民管理局、广州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广州遣返中心、中国人民警察大学赠送欧洲移民蓝皮书。
《欧洲移民蓝皮书》赠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蔡继辉副总编指出,国际移民对欧洲政治、经济、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欧洲移民蓝皮书对各国的移民治理做出研究,对促进移民融合和治理及中欧之间的合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蔡继辉副总编发言
《欧洲移民发展报告2020》主编刘齐生教授代表科研团队介绍了新版蓝皮书的主要研究成果。从大数据来看,2019年,虽然欧洲接收的难民数量减少,但以其他身份进入欧盟国家的移民在持续增长。以意大利、西班牙、希腊、法国和英国为例,主编介绍了欧洲各国移民政策的变化和移民群体在各国的融入状况。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欧洲移民和难民迁移总体放缓,移民融入和欧洲社会共同身份认同道阻且长。
刘齐生教授发言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本次论坛举行了《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20)》预发布。CCG秘书长苗绿博士介绍了2019-2020年中国国际移民的发展,出国留学热潮不退,赴美投资移民急速下滑,国际输入移民稳步增加,东部沿海地区外籍人才虹吸效应显现。在后疫情时代,预计国际人口迁移规模将明显收缩,“反移民”思潮渐起,国际智力流动或开启新模式。
苗绿博士发言
第三阶段为论坛主题发言,论坛由国际移民研究中心主任毛国民教授主持。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会长、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主任周大鸣教授、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盖铭远教授先后进行了发言。
全球化智库(CCG)王辉耀理事长在《中国留学发展与人才国际化》的主题发言中谈到,新冠疫情过后全球人才竞争进一步加剧,我国作为留学生源国的第一大国,出国留学的国别选择受到疫情防控情况以及中美关系的影响,留学目的国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欧盟正成为越来越受学生欢迎的留学目的地。王辉耀会长还谈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留学海归人数持续增加,并就海归发展优劣势、城市选择做了汇报。我国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就来华留学趋势来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成为来华留学发展的增长点。
王辉耀教授发言
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主任周大鸣教授在其《中国农民工半世纪——基于个人的观察与研究》的报告中,从农民工的产生背景、群体的兴起和分期等角度阐述了我国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对于农民工管理政策上的改变促进了农民工的身份的转型,并结合国内外对农民工的研究,提出自己关于农民工的探讨。通过分析“钟摆理论”、“二元社会”和“散工”,比较新老农民工以及研究城市中的少数民族,同时以湖南攸县为例分析农民工的转型,研究城市新移民。
周大鸣教授发言
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的盖铭远教授主要探讨了后疫情时代人才流动的全球治理问题。疫情之后,全球人才流动、学生流动和商旅活动对经济的复苏至关重要,各国对人才的需要会进一步提升,随之而来的将是新的人才战争、更加不平衡的全球人才流动,这对后疫情时代人才流动的全球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盖铭远教授发言
继下午论坛主题报告后,12日晚上会议两个分论坛同步进行,线上线下共约120人参加会议。分论坛一在行政楼第二会议室举行,由国际移民研究中心毛国民教授主持,国际移民研究中心陈晓毅研究员和臧宇副教授分别做评述人。
分论坛一 会场
分论坛一围绕两个主题展开,主题一“疫情下国外移民形势研究”和主题二“疫情下中国移民形势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李想首先介绍了其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理论基础,然后以加拿大移民背景和特鲁多政府移民政策的内涵为切入点,讲解了特鲁多和加拿大移民政策休戚与共的关系以及后疫情时代特鲁多的走向,最后其特别指出特鲁多政府需要全面认识多元文化的两面性,在保持开放移民政策的基础上,建立更加全面的对话与协商机制,协调族群之间的冲突,保证加拿大的社会团结。
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高如讲师首先简要介绍了意大利的中国族裔经济的概况,然后重点介绍新冠疫情发生之前中国参与意大利经济的情况以及新冠疫情下意大利的移民变化,呈现出了超越族裔经济的特点,最后指出移民会随着社会主体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是多元因素影响下的结果。
剑桥大学博士候选人赵宏生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回顾展示了其对移民理论的归纳,并结合公共卫生和工业革命的背景,以霍乱时期为引子,提出移民对疫情的影响这一新颖的研究方向。
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助教黄珊先简要介绍了拉脱维亚的地理、人口以及新冠疫情的情况,随后展示了拉脱维亚的经济数据与预测,最后对拉脱维亚移民形势进行分析,详细地说明了拉脱维亚移民的内部驱动力、外部吸引力及其未来的趋势。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移民管理学院副院长、国际移民研究中心主任梁秀波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欧盟民事保护机制(EU Civil Protection Mechanism, UCPM),然后针对该机制在欧盟撤侨行动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在该机制主导下的欧盟撤侨实践进行了讲解和分析,最后提出我国应当吸取欧盟对海外公民保护的先进经验,提升国际移民管理应对巨灾的相应能力,优化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提升领事保护能力,以及以产业链优势为中国公民海外流动开辟通道。
广外西语学院臧宇副教授(评议员)就第一个讨论题目指出特鲁多更倾向于实用主义,以及其移民政策如何对加拿大产生积极影响。就第二个讨论题目主题谈到中国留学生在意大利就业市场中愈受青睐,并结合国内“农工荒”谈及华人企业中中外移民的双向流动。臧教授肯定了赵博士所引资料的丰富性和其主题的现实性,同意黄珊主题中人口外移对拉脱维亚这样小国的严重影响,并提出小国应借鉴加拿大做出细化移民政策的建议。最后指出中国对外国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正逐渐成为热门移民输入国,应大力借鉴老牌移民大国的先进经验,建立我国公民海外保护机制和完整的移民服务体系。
广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林月坚以新冠疫情对广州小北、三元里一带的中非商贸活动的冲击为出发点,指出广州中非商贸活动内部运作链条处于“失衡”状态等现状,从事中非商贸活动的档主陷入了心理危机、发展性危机,从事中非商贸活动的非洲人对社会融入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最后她指出疫情可能成为中非贸易活动的转折点,也有可能是中非跨国流动人员层次移动的转折点,并以双循环为分析框架对中非商贸活动提出建议。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章雅荻博士提到保护海外劳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重点介绍了海外中国劳工保护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新策略,以新冠疫情为例,指出除政府以外的非政府组织比如工会和国际组织也应承担起责任。
广东省民族研究所陈晓毅研究员(评议员)指出林月坚深度访谈进行研究的深入性和准确度,提出政治概念和学术结合的难度和前瞻性。而后结合自身研究少数民族融入适应的学术成果谈了国内移民和国际移民研究的结合,肯定章博士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通过多元多边治理来解释海外劳工在疫情爆发期间的状况的研究。最后借用丘吉尔和习近平的名言指出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存,并指出新中国新时代需要人才的大量融入。
在论坛的最后,现场教授和专家进行了简单的分享和交流探讨,并就移民管理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提出期盼与展望。
分论坛二在行政楼第三会议室举行,由国际移民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春燕教授主持,国际移民研究中心柳玉臻副教授和周新军教授分别做评述人。论坛包括两个主题展开,主题一为“全球移民治理”,主题二为“疫情下移民治理和服务”。
分论坛二 会场
东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所博士生刘丁一在报告《现代奴隶制的全球治理:美国在打击人口贩运中的作用和地位》中,以“现代奴隶制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为法律基础,指出美国在法律制度支持的前提下为国内甚至国际打击人口走私贩运发挥的作用。美国利用打击“现代奴隶制”名义,对各国家雇佣童工、强迫劳逸等情况进行报告,通过打击人口贩卖,美国在国际社会确立“人权”的国际标准和话语霸权。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张舒翼在报告《试析新冠疫情大流行背景下国际组织进行难民援助的新困境》中指出,新冠疫情大流行则给这些国际难民署等国际组织在难民治理和国际卫生议题带来更大困难,如难民患传染病风险的增加进一步加剧难民救助难度,反难民情绪使国际社会救助难民环境复杂化以及美国“退群”为国际合作带来不稳定因素。需要通过增加资金来源和建立更快速反应机制等措施来有效预防和解决疫情下的难民危机。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的韩志英认为,在后疫情时代我国国际移民治理面临新挑战,全球抗疫之路任重而道远,国际移民呈现新特点,移民治理水平面临新挑战。据此,韩志英提出,后疫情时代我国国际移民治理需要提升治理格局,形成内外兼顾的全方位治理格局;积极借鉴《全球移民契约》,创新移民治理理念;借鉴组织行为学理论,完善移民治理体系。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移民管理学院(广州)耿玉江,首先从东南西北方向依次介绍了我国现获批准的典型口岸;其次讲述了疫情影响下的口岸出入境人流量和货运量的比例较2020年有所下降;最后指出了新冠疫情背景下,完善、健全、发挥出入境口岸防控与服务功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探索建议:1、完善体制职能:国务院口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形同虚设,应升格成国务院出入境口岸工作领导小组。省级外侨办、商务厅、发改委、海港委等地方性的组织和协调不统一、流于形式,应统一设立省级口岸管理部门;口岸驻地副处级,应提高级别、充实编制、明确权责。2、健全法律法规:制订口岸管理专门法、更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3、发挥基础保障作用:提高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做好人才保障,协调相关部门共享数据。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两位研究生也在本分论坛上作了报告。张锡鸿认为中国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总体上取得积极效果,但在部门协调、留学生回国人权保障和不准入境制度条款激活等问题上有待进一步改善。杨恩毅在论坛上界定了移民的融入概念,介绍了德国移民的概况,分析了德国《居留法》中的外移民融入法律机制,提出借鉴德国移民融入机制的优秀成果,立足我国国情,构建我国的文化融合制度。
主题发言和分论坛发言后,参会人员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对专家和教授的发言进行了提问和讨论。发言人对提问做了详细的回答,现场讨论气氛热烈。本次高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