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学术研究】当今欧盟内部的波兰移民状况与特点

作者: 时间:2019-06-01 点击数:

张和轩 国际移民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张和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助教,国际移民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波兰语,波兰文化,国际移民。

人口异常外流问题是处在转型时期的中东欧国家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也是同国内社会政治稳定紧密相关的问题。波兰作为中东欧地区最大的国家,同时拥有长期的向外移民传统,加入欧盟后,更是贡献了A8国家中最多的移民人数。波兰因移民外迁过多,造成人才短缺,同时又由于大批俄罗斯人和中亚国家移民的涌入,使该国面临严重的国家认同和有效融合问题,文化的多样性和移民素质的参差不齐,加上语言障碍,使波兰面临日益严重的移民治理问题。

一、波兰移民的整体状况

欧盟东扩对新的中东欧国家和老牌欧盟国家影响巨大,具体到移民图景上,双方在人口结构和分布上产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04年加入欧盟的波兰居民的短期出境人数比2002年增加了50%,比2003年也增加了20%。与此同时,波兰在欧盟内部流动的移民人数也远远超过跨洲移民。在2004到2007年间,波兰的跨洲移民从23万增加到了36.5万,而同期的欧洲内部移民则从77万上涨到了192.5万,增加了2.5倍。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距离较近导致较低的旅行开销、更方便的支付方式以及出境时更简易的操作程序。

从2004年至2007年是波兰对外移民的高速增长阶段,一直到2007年达到峰值227万人。此后开始逐年下滑,直到2011年开始重新上涨。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2007年至2009年的环球金融危机。受危机影响,全球所有国家都改变了对内政策,包括移民政策。此前,波兰移民们在对象国能相对容易地找到工作和发展资本,整体发展环境也较为宽松。在这一切情况发生改变后,不仅整体移民数量开始下降,传统意义上的季节性或短期性移民也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长期乃至永久移民数量的上升。

从移民人数及其分布来看,2004年后波兰移民数量整体呈增长态势。根据波兰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欧盟内部的波兰移民从2004年的77万,增长到2007年的192.5万,2015年增加为210万。在大部分移民对象国中,波兰人都成为了当地最大的A8移民团体。在英国,波兰人成为人数第三多的移民族群。

英国和德国是波兰移民的主要流入国,两国的移民人数总量达到波兰在欧洲所有移民总量的65%。两国吸引波兰移民的原因有所差异,移民流入的整体趋势也各不相同。德国作为波兰的邻国,在波兰转轨之前就是其非法移民的最主要流入地。东欧剧变后,1990年12月两国签署的双边协议,德国方面开启了非法移民的合法化进程,并提供相应的工作机会。根据协议,波兰人在德国的指定行业可以获得不超过3个月的短期合法工作机会。这种季节性的移民吸引了大量的波兰人,其中90%以上集中在农业领域,即在德国农场打短工。入盟后的波兰移民仍大量集中在该领域。

英国则在二战时与波兰有深刻的渊源,很多波兰人在英国有亲戚来往,但2004年后赴英波兰移民数量大幅增加,却另有原因:英国的就业市场结构与提供给波兰人的条件比别处更有吸引力。与其它国家相对保守或者逐步开放不同,英国完全开放了劳动力市场。另外,90年代起波兰的学校教育中逐步开始普及英语,从而使得语言障碍进一步缩小。最后,相同行业中在英国支付的薪水不仅远超波兰,在所有欧盟国家中也位列第一。

二、移民动因与类型

2004年以来,波兰移民呈现出的移民方式和类别与加入欧盟前相比,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而短时间内如此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出现,必然受到一系列国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包括国际移民浪潮、发展环境、相关法规政策调整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移民动因总体上分为以下三个大的模块:

(一)获得新的生活和工作经验

这类人群占被调查人数的27%,主要是年纪不满24周岁的年轻人、学生以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当被问及离开波兰的原因时,该组的回答主要包括对世界的好奇心、提升语言能力、在英国等高校接受更好的教育以及获得新的人生体验。

(二)对本国状况失望而出国寻找更好的未来

这组占整个被调查人群的比例最高,达到49%,也最接近整个调查样本的整体状况。不论年龄大小、教育背景和工作状况如何,他们都是为了追寻更好的未来而选择出国。简而言之,该组具有代表性的移民动因可以归结为“波兰糟糕的经济政策和职业上升空间、国外更高的收入和对未来生活更好的预期”。

(三)因国内工作或家庭状况不佳必须出国寻找活路

最后一组虽然只占总体调查人群的24%,但却表现出一些非常鲜明的特点:这个群体离开波兰时通常只是小学毕业(往往和父母一起移民),年纪最大(超过35周岁),出国前在国内无业等。在被问及移民的动因时,他们一方面认为这主要是父母或者配偶做出的决定,另一方面又承认是自己或者整个家庭糟糕的物质条件所致。这类人的移民动因可由一个受访者的话概括:“如果不是因为这里能赚钱,我肯定不会在这里。我推测我大部分的同胞也是这样想的。”

较之过往的“家庭在波兰,工作在国外”的短期揽工赚钱的移民模式,越来越多的波兰人开始在国外一次性逗留一年以上甚至更长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有国外学者在经过大量调查分析了英国伦敦地区的移民模式后,将该地区所有移民类型进行聚类分析和模式划分,我们发现这种模式适合于波兰在整个欧盟发达成员国的移民类型,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一是“鹳型”(约占20%),如候鸟一般每年往返于移民对象国和祖国波兰之间,在对象国从事低收入行业的工作,一般一次性呆若干个月;二是“仓鼠型(约占16%)”,如仓鼠收集种子带回洞中储藏一般,这类移民将出国视作一次性的短期内赚钱的方式和手段,赚足了钱后更倾向于回国发展,他们在国外呆的时间更长,并且没有间断;三是“探路者型”(占42%),这一类型的人数最多,他们并没有最终决定自己会回国还是留在对象国,调查者称这种策略叫“故意未知性”;四是“移居者型”(22%),这类人群已经在对象国逗留了很长的时间,并且在认真考虑是否永久移民。

三、移民人员的整体特点

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移动人口,波兰移民显现出自身显著的特点。在经历了九十年代的转轨和2004年的加入欧盟后,波兰的对外移民图景已经与冷战时期大不相同,其新的整体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年轻人多、男性多、高学历人多

根据2002年的波兰人口普查结果,登记在册的80万移民中大概40%年龄不足30岁,超过一半的人不超过35岁。波兰中央统计局2011年发布的经济人口活跃度调查(Badanie Aktywności Ekonomicznej Ludności)数据显示出明显的移民人口年轻化的趋势。1997年的移民人口中年龄在18至34周岁的人占48%,到2006年已经超过70%。整体而言,移民变得更加年轻,平均年龄减少了1.5岁之多。

在移民人口中的性别比例也比较稳定,女性一般占据35%-45%之间。另据调查,2004年之前男性占整体波兰移民人口比例的57%,而2004年后,这一比例上升到了65%。将波兰移民的性别和年龄综合来看,绝大部分的男性年龄集中在20-35岁,最多的是24-25岁之间。而女性则集中在两个不同的年龄段,一个是18-32岁,这一组人数较多,最多人年龄为24岁上下;另一组是38-53岁,最多的是大约46岁。

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移民的受教育程度。上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进行的多项关于波兰人出国务工的调查显示,波兰移民整体的受教育程度并不高。这里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移民很难进入对象国的“正规”就业市场。从90年代末期开始,波兰移民的教育水平已经开始不断上升,这种状况在去英国的例子中尤为明显。目前的估计显示,去英国和爱尔兰的波兰移民中约有30%已经获得高等教育学历。整体来看,波兰的当代移民主要是由年轻人组成,而且教育水平相对较高。

(二)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作岗位人口多

在有关波兰移民的研究中,一个相当重要且不容忽视的就是波兰的智力外流现象。所谓“智力外流”(brain drain), 主要指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本移动,尤指高技能人才的移民。移民从事的工作低于自身教育水平的现象在波兰及A8成员国的对外移民中广泛存在。数据显示,居住在英国的A8新成员国移民所从事的工作集中于餐饮业、制造业等低级职业, 占到70%强,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这些新成员国在英国的移民的平均教育水平都是超过13年以上教育年限的高教育人口。波兰的对外移民在其他目标国所从事的行业大都集中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或企业, 这一现象在A8其他成员国对外移民中也同样存在。这种现象在业内被称为“教育浪费” (brain waste)。值得注意的是,长期的智力外流和教育浪费很可能逐渐导致移民们的心理沮丧感,不论是在波兰还是对象国的就业市场,这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职业生涯的提升。

本论文的全文收录在《欧洲移民蓝皮书2018》。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国际移民研究中心